风湿消息
2025年7月25日-26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人才培养计划"主办的风湿免疫科主任研修班(第五十四期)在北京中仪大厦成功举办。
本次主任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风湿免疫科主任共26位参会学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研究所及药学部17位老师授课。学习班秉承培养学科带头人、助力风湿免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宗旨,精心设计安排日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参观病房、门诊及实验室,参加病房早交班、病房疑难病例讨论,并安排了全天的理论授课以及一场跨学科论坛。
在科室副主任贾园教授的安排下,研修班首日学员们首先参加病房早交班,随后参观了病房、门诊和实验室。病房严谨的交班过程、门诊和实验室紧张有序的工作,以及门诊治疗室为患者提供的便捷服务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风湿免疫科何菁主任、贾园及叶华副主任、知名专家张学武教授、陈适教授、全程参加了主任班培训授课及答疑。北大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学科带头人栗占国教授在会议室做开班致辞,介绍了科室和研修班的宗旨,对参会学员表示欢迎并期待大家学有所成。
栗教授在第一场讲座中针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分享了《临床过硬学术为先—个人和学科发展之路》,从高定位、重策略、有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讲解,强调“—流的临床学科、优秀的临床医师”的定位、“强临床、重学术、创氛围”的学科发展理念。栗教授特别指出门诊三要素—信心、规范、个体化; 病房三原则—强制度、重责任、不存疑。栗教授无私分享在个人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宝贵经验,使大家收获良多。
孙晓麟研究员分享风湿免疫科的科研选题类型和实践经验,为学员们开拓了科研思路;李英妮主任技师分享了风湿免疫病相关实验室检查进展及新方法;贾汝琳副主任技师讲解了自身抗体检测指南及项目开展。之后,何菁教授就低剂量IL-2治疗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最新应用与展望进行了最前沿内容的分享,提出新型免疫治疗,包括改进的IL-2有可能成为治疗免疫病、感染、肿瘤、移植等疾病的重要手段;周云杉副教授和安媛教授则分别针对风湿病与淋巴增殖性疾病2024/2025年新进展、系统性红斑狼疮2024/2025重要研究及新进展进行了全面讲解。
首日中午学员进行了简短休息后下午参加了住院部风湿免疫病房的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针对两个现正住院的疑难患者参与了查房及讨论过程。学员表示,在病例诊断过程中各级医师展现出的严谨的思维过程,缜密的思路使人印象深刻。
第二日上午学员参加了风湿免疫跨学论坛,论坛聚焦于临床和基础免疫学领域的前沿交叉进展,为临床和基础的专家团队构建多学科交叉学习、融合协助的平台,共同为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开创团结、奋进的学术氛围。
第二天下午的授课环节中,杨月副主任医师分享CTD-ILD治疗领域的革新与未来趋势;陈适教授分享MTX临床实践解读;张学武教授对2024/2025痛风的诊治进展及热点话题做了分享;叶华教授则讲解了IgG4相关疾病诊治新进展,详细介绍了IgG4-RD的鉴别诊断,治疗以及减停药策略;贾园教授分享的讲题为风湿免疫科病房管理策略与进修医师培养,详细介绍了如何提高病房管理质量,以及科室进修医师培养的内容和策略;李茹教授针对2024/2025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了报告,报告中就RA分型,早期诊断,治疗进展进行了细心讲解;李春教授分享讲题为抗磷脂综合征临床诊治难点、挑战和争议;张霞副教授分享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断挑战及治疗进展;药学部副主任钟雪副教授则就风湿免疫科药物治疗的规范和常见误区进行了专业解读;李雪副教授最后就多视角解析NPSLE诊断中的难点进行了研究分享。课程安排既有最新指南解读和临床研究进展,也有精彩病例讨论和学术分享,在多场讨论环节,大家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最后由何菁教授和贾园教授一起为研修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研修班圆满成功!
迄今为止,北大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已经举办了54期主任高级研修班,惠及上千人次的风湿免疫学科带头人,在规范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疗以及学科建设和个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