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消息
2025年7月26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办的第二十届风湿免疫跨学科讲坛与第二届临床免疫前沿博士生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德宝饭店成功举办。会议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前沿诊断方法及精准治疗策略,汇聚了风湿免疫、基础医学、转化医学及临床学科的众多专家与青年学者,展现了多学科融合背景下风湿免疫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协同进展。
上午专场:风湿免疫跨学科讲坛——机制探索与临床转化并重
大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何菁教授主持开幕,栗占国教授致辞并强调了跨学科协作在推动风湿免疫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会议围绕自身免疫样疾病、B细胞功能、RA精准诊断、血管稳态调控、糖免疫学机制、RA新靶点及狼疮治疗等热点展开。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吕丹教授介绍了BICD2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中的致病作用(左);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刘超红教授提出骨架蛋白异常是B细胞调控呼吸免疫失衡的关键(右);
北大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胡凡磊教授团队构建了RA“抗体-B细胞”致病模型,提出瓜氨酸肽疫苗新策略(左);军事科学院毛晨锋教授聚焦膜蛋白调控血管重塑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内皮细胞膜蛋白IL-17RD的缺失会显著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右)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戴慧教授系统介绍糖免疫网络(左);清华大学储凌教授发现STING-TBKI互作抑制剂新药物(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晓麟教授揭示P2X7R在难治性RA中的致病机制与干预前景;清华大学邵雯教授从记忆B细胞调控机制出发,提出ZFP318是疫苗应答效能的预测因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谭颖教授倡导“疾病修正”理念指导早期SLE治疗。
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专家们围绕基础研究如何更好服务临床展开深入对话,展示了风湿免疫从分子到患者的转化路径。
下午专场:临床免疫前沿博士生学术交流会——青年视角展现免疫新动力
本次博士生交流会由何菁教授致辞,靳家扬与张照奇副研究员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博士围绕免疫学交叉议题进行精彩报告: